探索渐进式延迟退休,挖掘老年人力资源潜力

日期:2023-01-05 来源:

  1、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 助力“老有所为”

  2022年8月24日,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旨在为老年人再就业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加快老年人才集聚,打造老龄人力智库,推动老龄人力资源开发。预计到2025年,网站将形成完善的国家级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全国推广运营,为全国老年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

902397dda144ad348a2e439958152dff30ad855a.webp (1).jpg

  中国老年人才网设有大小栏目40余个,涵盖老年人关心的人才政策、调查研究、人才知识、招聘信息、志愿公益、老年教育等方面内容,为全国老年人才、涉老组织、为老服务机构及用人单位提供老年人才信息服务。从目前提供的岗位来看,大部分为兼职岗位,如摄影师、书法老师等,也有个别为全职岗位。“求职招聘”分为“求职”和“招聘”两类,老年人既可以在“求职”板块发布个人信息和求职意向,形成老年人力资源信息库,又可以在“招聘”板块进行岗位搜索,寻找适合的工作,给老年人和招聘者提供了双向选择的空间。

  为适应不同年龄段的阅读需求,中国老年人才网在首页右上角设置了无障碍浏览按钮,可任意放大字号,还可以使用读屏功能,为老年网友提供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投入使用不到半月,50岁以上人群在该网站发布了求职信息,并有34个岗位发布了针对老年人的招聘信息。

  2、前程无忧发布《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近七成退休人员再就业意愿强烈

  前程无忧2022年10月17日发布的《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的中国退休人员有强烈的就业意愿。就性别而言,男性愿意进入再就业市场的比例更高,比女性高出4.9个百分点。

  报告称,重返就业市场的老年人中,有46.7%是为了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19%希望发挥一技之长,继续追求职业发展;34.3%的求职者通过再就业补贴家用、增加收入来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报告指出,老龄群体在退休后选择工作主要依据过往的职业经历与工作技能来确定。据前程无忧调查统计,对于有专业技能的求职者来说,选择财务会计、技术咨询等岗位和书法老师、摄影师等培训行业的最多,分别占16.3%和9%。对学历不高但耐心细致的求职者而言,更多选择从事服务业和后勤劳动密集型行业,两者分别占到41%和20%。

  在求职过程中,大多数老龄群体倾向于本地就业而不是跨城工作,本地就业最大的优势是早已建立的稳定家庭关系和熟悉的社会网络。只有18.4%的老龄求职者处于跨城工作状态,这其中分别有32%和29.6%的人工作在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重庆等)和一线城市。

  从求职渠道来看,传统线下渠道是老龄群体求职时的主流方式,他们大多通过自己的人脉资源获取工作机会。报告显示,58.3%的求职者通过朋友、熟人、亲戚家人的介绍实现再次就业,19.3%的求职者会实际到店询问招工需求,10.7%通过本地人才市场和专场招聘会求职就业。同时,主流招聘平台也是退休老人再就业的重要渠道,占到11.7%。

  报告显示,老龄求职者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年龄限制,41.3%的老龄受访者曾因“年纪大”被公司拒之门外。除此之外,能力和健康也不可或缺,分别有28%和16.3%的受访者表示精力不够旺盛、没有专业技能是再就业中面临的难题。

  报告还指出,35.7%的子女对父母再就业表示支持;25.3%子女不想让父母继续工作受累,认为退休后应该歇息;24.7%表示心疼父母;仅有7.3%的后辈认为老年人再就业一定程度上抢占了年轻人的工作机会。

  3、频繁列入规划,探索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两次提到涉及养老内容的政策。第一次表述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第二次表述则是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环节,要求支持养老服务等消费。

  目前的退休年龄是在人均预期寿命比现在要低10岁的时点上作出的决定。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导致原来的退休年龄和实际寿命之间的差距较大。具体来看,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于1978年制定,彼时人均预期寿命为65.9岁,而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提高至78.2岁。相应地,国情发生变化,法定退休年龄自然也要进行调整。

  “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四大原则或是贯穿改革的主基调,延迟退休改革可能分为两步:第一步,预计2025年取消区分女干部和女工人退休年龄,统一并轨按照55岁执行;第二步,预计男/女退休年龄分别按照每年延迟2/4个月速度渐进式推进,到2055年前后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

  延迟退休改革有望在社会、产业层面实现多重功效。社会层面,或将激活老龄人力资源、减轻社保收支压力,并且就业挤出效应相对可控。产业层面,对涉及改革年龄段的劳动者而言,改革或将延长工作时间、增加收入、促进消费,进而推动老年保健品、家用医疗器械等养老产业加速扩容。

阅读(1048)
上一篇

北京:时间银行 存一份温暖给未来的自己

下一篇

中医药迎来春天,政策规划推进产业传承创新

幸福生活就上悠然版图

开启您的零门槛云养老之旅!

幸福生活就上悠然版图
悠然版图客服电话
400-696-7766 全国热线
悠然版图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隐私协议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山东养老机构服务中心 找养老院 济南养老院 青岛养老社区

合作伙伴

悠然版图 悠然版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悠然版图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01798号-1
登录入口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