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00年进入老龄社会,预计2025年65岁以上人口将突破2 亿,占比由现在的10%升至13.5%,远超7%的老龄社会标准。妥善解决养老难题、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刻不容缓。
一、方便老年人得到便捷服务
通过建设养老服务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了养老服务供给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和供需有序衔接,实践中优势持续显现。互联网不仅成为线下“交易”前台,增加了供给、对接了需求、平衡了供需,而且充分拉近了供需双方距离。一些地方还将养老服务信息集成到手机端,一键集成多种服务,老人可方便享受到社区医生医疗咨询、健康管家、家政等服务。
二、扩大了养老服务产品有效供给
养老服务产品总量不足、个性化产品短缺,普遍存在“社区能提供什么,老人就享受什么”的问题。对此,部分养老服务平台将一些高消费、边缘性老年服务产品以较低价格引入养老服务平台,增加了服务供给,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随着平台应用增多,老年服务生产商基于大数据开发出了更加多元、精准的养老服务,扩大了养老服务产品供给。
三、提升老年人安全保障能力
老年人口的疾病预防对控制和延缓老人进入失能、半失能状态至关重要。一些老年服务终端平台已经可以实现对老人地理位置、生理指标、活动能力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监控,自动提供相应的安全看护、健康监测和生活服务等。这不仅降低了监护成本,更重要的是,将老人安全管控服务前置,变疾病治疗为疾病预防,最大程度防范了老人疾病突发性和治疗滞后性的问题。
四、推动实现医养结合目标
实现以养结合的一个关键点是整合老年人信息资源和医疗资源。在一些地方实践中,依托老年服务平台,以社区为单位建设老人基本信息、养老服务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等数据库,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技术支撑。
五、提升社会资本进入养老行业的积极性
养老产业一直被认为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蓝海,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养老产业发展路径愈发明晰,这直接提升了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积极性。在一些地方,企业主动投资养老服务平台,并提供免费服务,看中的正是“互联网+养老”产业的市场前景和增值空间。
作为整体模式的变革,“互联网+养老”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创新、理念创新,也是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的创新。
你真的了解居家养老模式吗?
下一篇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
微信扫码即可手机浏览
养老资讯
上海发布调整养老服务...
2024-02-27一图读懂-山东医养健...
2023-10-11山东印发医养健康产业...
2023-10-11江西发布养老会员卡等...
2023-08-23江苏12部门:关于加...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