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上调成为最近养老行业相关最大的新闻,养老金发放的多少,和老人养老生活息息相关,养老金连续上调意味着更多老人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养老服务或者选择高端养老社区。对于养老金,很多人可能只关心自己能拿到多少金额,但是你知道养老金替代率是什么吗?
养老金替代率是什么?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养老金替代率的简要介绍
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养老金替代率的具体数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员领取的平均养老金为650元/月,而同年该城市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为1100元/月,则:2002年该市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为(650÷1100)×100% = 59.09% 。决定替代率的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基金的承受能力;二是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三是养老金的增长机制。
替代率可以分不同层次计算,它包括:个人退休时的养老金与其在职时工资收入之比;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与其企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行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与其行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地区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与其地区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全国退休人员平均退休金与全国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五种。根据工作或研究需要,可采用不同的比值(比率)来说明个人、企业、行业、地区、全国养老金替代率状况、平均值、纵横向水平比较和变动趋势。
为了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致有大的下降,让退休职工得以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尊严养老,养老金替代率必须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从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职工养老待遇的历史情况,职工和企业的缴费水平,以及国家对公民应承担的养老责任出发,养老金替代率一般应该保持在80%以上。低于这个水平就意味着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比在职时有了较大幅度降低,生活保障水平较差,分享成果、体面养老、尊严养老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确定为58.5%。由此可以看出,今后基本养老金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晚年基本生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采用不同的养老制度。二者实行的不同制度,造成了社会不公,被舆论广泛称为养老“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仍然沿用财政大包大揽的制度,养老保险替代率大大高于同期的企业职工,是当今不公正政策的典型代表。
为提高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水平,弥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不足,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总体方案还同时设计了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的替代率和个人储蓄性养老金的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的计算方法
养老金替代率的具体数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员领取的平均养老金为650元/月,而同年该城市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为1100元/月,则:2002年该市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为(650÷1100)×100% = 59.09% 。
替代率可以分不同层次计算,它包括:个人退休时的养老金与其在职时工资收入之比;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与其企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行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与其行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地区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与其地区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全国退休人员平均退休金与全国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五种。根据工作或研究需要,可采用不同的比值(比率)来说明个人、企业、行业、地区、全国养老金替代率状况、平均值、纵横向水平比较和变动趋势。
养老金替代率的遵循原则
我国未来养老金替代率调节的总体目标应当是首先保障城镇退休人员和农村老人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同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财政合理承受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养老金替代率的标准,让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共享发展成果;逐步缩小养老金水平的阶层性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据此,未来我国调节养老金替代率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保障基本生活
用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机制,保障因年龄原因离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领域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是养老保险的根本宗旨和功能。因此,保障老年人口基本生活的需要,是确定养老金替代率的“第一原则”。如同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样,何为“老年人口基本生活需要”,须经一套科学而繁杂的方法统计和计算后才能得出,实际上既难以做到又没有必要。各国可操作的办法则是根据一定的理念,以保障基本生活为基础,综合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工资物价水平、经济发展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得出大体可以为经验所接受的替代率。
根据相关资料,国际劳工组织1952年《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养老金替代率至少要达到40%,而我国设计的(企业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水平是60%左右(胡晓义,2002)。我们的理解是,这是指企业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相当于上年城镇企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性收入的60%左右。由于各地工资收入差距很大,可以进一步理解为这是指企业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相当于上年所在城镇企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性收入的60%左右。还需指出的是,这里是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平均水平,而由于企业和个人的原因,同一城镇相同工龄退休的职工其实际领取的养老金也可能是有差距的,例如当平均替代率为60%的时候,一部分退休人员养老金实际替代率会达到70%或更高,而另一部分退休人员养老金实际替代率将仪有50%或更低。应当对“目标替代率”作这样准确的理解。
替代率为“60%左右”,可以成为现阶段(例如“十二五”期间)能够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标准。从理论上说,一个标准的城镇三口之家,夫妻二人就业加一个未成年子女,人均生活费为所在城镇平均工资性收入的66.7%。而老年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相比,已经不需要抚养未成年子女,不需要支出子女的教育费用,一般也不需要购置房产和大件消费品,不需要较多地储蓄,养老金水平达到在职人员收入的60%左右,应能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与此同时,国家应当完善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尽可能减少因疾病对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倡和鼓励老人的储蓄、财产养老,子女的孝心、反哺养老,发展地方政府的老年福利,多管齐下,可以使退休人员的生活达到适当的水平。
如果将“60%左右”作为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养老金替代率,国家就应当把这一标准作为一条“红线”。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养老金发放调查和统计制度,持续监测养老金水平的变化,当养老金实际替代率低于这一标准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节,确保全体退休人员平均的养老金替代率不低于60%左右。对于部分因企业和个人原因养老金水平过低的退休人员,应当通过提高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予以补助。
共享发展成果
在养老金替代率调节的层面,坚持“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则,就是指在国民收入增长、财政收入增加和职工工资提高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积极而又稳妥地提高养老金替代率,不仅有效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而且能够使大多数老年人口过上质量较高、有尊严的生活。
逐步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理念和方向。老年人口在退休前为今天的国家建设做出了一生的贡献,为明天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当他们因年龄原因退出初次分配领域后,和仍然处于劳动年龄阶段的社会成员相比,便成为相对弱势的群体。如果国家通过逐步提高养老金替代率,使他们得以过上质量较高、有尊严的生活,共享发展成果,就必将光大中华民族“孝道”传统,提高社会的和谐度,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在一个有着数亿老年人口的国家,普遍提高养老金水平,对于扩大内需,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增加就业也具有显而易见的战略意义。
积极而又稳妥地提高养老金替代率,要制定科学的长期规划。我国已经确立了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据此我们认为,应当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争取到21世纪中叶将我国养老金替代率从现在的60%左右提高到70%以上,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应将长期目标进行分解,每隔3~5年提高一次。提高养老金替代率以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方式进行,保持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差距,兼顾效率和公平。
实现社会公平
我国已经建立起由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机关退休制度、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和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组成的全民养老保险体系。在养老保险问题上,实现社会公平,首先要缩小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不合理的过于悬殊的养老金差距,同时逐步有效地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水平。
我国现阶段城镇三种不同的养老保险和退休制度并存,是由复杂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它是改革还不彻底的阶段性的现象。一个公平的养老保险制度应当是,不论社会成员退休前从事何种职业,其领取报酬的方式和数额有多大的不同,退休后都应当纳入相同的养老保险体系,而不应当由于制度、政策的不同造成养老金替代率的阶层性差距。因此应当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想办法”的政策。对已经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将其全部退休金划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块,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标准与办法和企业一致,并且和企业退休人员一道,参加国家实施的基础养老金的调整,其“个人账户养老金”则和企业退休人员一样保持不变。用这样的思路,在保持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基本稳定的同时,逐步缩小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最终达到全社会养老金替代率平均为70%~75%的目标。
养老金替代率体现的是退休前后生活差异,这是我们在进行养老计划时必须要考虑的一方面,通过养老金,我们的退休养老生活比起原来有什么变化?这些关乎我们对养老计划的设计,因此看养老金的变化,千万不能只看具体的数额!
开在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站点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你去过吗?
下一篇有一类老人住进养老院的费用最高 长期照护服务为什么这么关键!
微信扫码即可手机浏览
养老资讯
上海发布调整养老服务...
2024-02-27一图读懂-山东医养健...
2023-10-11山东印发医养健康产业...
2023-10-11江西发布养老会员卡等...
2023-08-23江苏12部门:关于加...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