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凸显。受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影响,我国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或是社区养老。而现代生活繁忙,子女不在身边以及年龄的增长等因素,使得“空巢老人”问题成为整个老年群体的问题。
一般来说,空巢老人的心理变化表现为以下四点。
一、生理方面
空巢老人缺乏家人、朋友的关心孤独、寂寞感长期存在,易导致老年抑郁症的产生。
二、认知方面
空巢老人由于得不到自己子女的关心,会觉得自己在与子女的沟通交往中是失败的,从而觉得自己不可能获得别的方面的生活和情感支持。自信心受到打击,影响了自我认识。
三、行为方面
在心理问题产生后又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治疗,可能会使一些老年人产生轻生的念头。
四、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的不足
有充分的沟通技巧以及善于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老人,往往都可以与子女或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家庭互动良好,能够充分参与到社区生活中,心理发展健全。相反,有些老人不具备与他人良好沟通的条件,从而使自己被排斥在群体之外,也是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受到打击,加快了心理问题的产生。
对于离家不远的子女,子女要定期的探望,了解老人家的生活起居情况,及时发现因照料不周带来的种种问题,最重要的是给老人精神的关心,心理的慰藉,多聊聊家常,多做几个老人爱吃的小菜,都是能让老人看在眼里,放在心里的举动。如果你离家很远,那么也不要因回不了家很沮丧,可以多打些电话,叙叙家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关注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要尽最大的努力关爱守护空巢老人。
老年人哮喘有哪些症状?
下一篇延缓衰老,促进转化!这份专家共识事关老年保健
微信扫码即可手机浏览
养老资讯
上海发布调整养老服务...
2024-02-27
一图读懂-山东医养健...
2023-10-11
山东印发医养健康产业...
2023-10-11
江西发布养老会员卡等...
2023-08-23
江苏12部门:关于加...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