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相信不少人的父母很快要面临养老的问题,而农村的养老形势相对于城市来说,更加突出。
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很多农村青年在城市打拼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后,都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父母接到城市当中养老,但事实上,老年人在关于是否搬去城里的问题上也有自己的想法,很多农村老人不愿意进城养老,这是为何?
1、经济收入薄弱
村里的老年人大多有自己的种植、养殖收入,在农村种点庄稼,养点家禽家畜,不需要额外花钱购买,需要支出的仅仅只有电费和平时买一些大米和肉类。没有房租,不用外出吃饭,少了很多出行的开支。总体来说,在农村要比城市生活的生活成本低不少,而到了城市里,就失去了收入来源,而且也没有企业职工的退休金、医疗保险之类的福利。
2、生活习惯不适应
农村住房宽敞舒适,家家都有院子,活动场地大,可以呼吸新鲜的大自然空气,没有大城市那种快节奏的压迫,还可以种菜、养鸡、养鸭、养鹅、养狗、养猫,改善生活也让日子不单调。而城市里高楼林立,多少有些束缚。农村老人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突然搬迁到城市生活,他们原来的生活习惯都要改变。这些生活习惯,包括衣食住行,从吃饭到交通,从购物到垃圾处理,这对已经习惯了乡下生活的老年人来说,确实是会感到不适应。
3、没有自己的社交圈
老人在农村一辈子,几乎认识村里所有人,多年的老邻居、老熟人可以经常串门,聚在一起聊天、打牌或者约着赶集,出了事情邻里邻居的都相互照顾,日常其乐融融。而在城市里人生地不熟,说话人少。古人讲落叶归根,人越老就越发的想念故乡,不想离开故土。
4、不愿给子女添麻烦
现在农村青年纷纷到大城市里打拼,村里留下很多留守老人。农村老人不比吃,不比穿,天天张罗柴米油盐,一心一意围着子女孙儿打转。农村很多家庭大事小事都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一手操办,除了照顾留下来的孩子,有时还要帮在外打拼的儿子种地。老人也明白如今这个时代,子女各方面压力都较大,工作也不稳定,如果再分出一部分精力照顾自己,那么势必会对子女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老人不愿意给子女带来负担。
农村老人如何养老?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养老问题,主要就是靠儿女的膝前孝顺来解决。一方面,伴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青年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留守老人增加,老人们只能相互照顾或是自行照顾,传统的养老模式受到挑战。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存在着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薄弱、养老服务质量水平有待提高、市场发展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如何更好的为农村老人提供保障就成了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通过支持县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改造、将具备条件的乡镇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扩建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综合利用残疾人托养服务设施等方式,因地制宜实现农村有意愿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等为依托,构建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网络。支持乡镇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增加养老服务指导功能,将专业养老服务延伸至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和居家老年人。对于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原地改造升级项目,不需要调整规划用途,不额外占用建设指标。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以行政村为单位,依托村民自治组织和邻里互助力量,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巡访制度,督促家庭成员履行赡养扶养义务,提供必要的援助服务,帮助解决基本生活安全问题。
悠然版图养老顾问认为:随着乡村振兴的开展,农村各方面配套设施、环境都已经逐步改善,交通、物流都很方便。村道硬化,厕所改革,垃圾统一管理,房屋统一规划等,这一系列的改变让农村变的更加宜居。目前在国家大力扶持养老行业的背景下,加大对基层和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统筹城市和农村养老资源,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衡发展;通过健全服务网络、拓宽资金渠道、建立协作机制等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相信政策越来越好,定会为农村老人的养老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智能化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手段
下一篇广西将建设1000张以上家庭养老床位
微信扫码即可手机浏览
养老资讯
上海发布调整养老服务...
2024-02-27一图读懂-山东医养健...
2023-10-11山东印发医养健康产业...
2023-10-11江西发布养老会员卡等...
2023-08-23江苏12部门:关于加...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