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能力评估是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精神状态等健康状况测量评估。近日,《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新国标正式对外发布,包括进食、穿脱衣物、行走、上下楼梯、社会交往能力等各方面指标均被纳入其中,将为科学划分老年人能力等级、精准提供养老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出台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全社会的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建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统筹现有的老年人能力、健康、残疾、照护等相关评估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统一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推动评估结果全国范围内互认、各部门按需使用,作为接受养老服务等的依据。研究制定可满足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需要的国家标准,提供统一、规范和可操作的评估工具。推动培育一批综合评估机构,加强能力建设和规范管理。
老年人能力评估的重要意义
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老年人口基数大,养老服务资源紧缺且分配不均。在推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标准化老年人能力评估,作为第一步,为养老机构准确量化老年人真正需求与合理配置养老服务资源提供了依据,是实现合理化,规范化提供养老服务的基础。
对于老年人来说,通过老年人能力评估,可以了解自身的身体情况和自理能力,帮助老年人选择针对自己最佳的科学照护方案。可以根据评估结果,申请长护险、经济困难高龄补贴、失能老年人补贴等,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养老服务有标准、规范可依,也能让老年人和家属更安心、放心、省心。
老年人在选择机构养老时,入住养老机构首先就要进行老年人能力评估。对养老服务机构来说,可以根据评估结果更加准确了解每个老年人的服务需求,确定老年人照护等级,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为老年人制定个性化的照护服务方案,提高养老服务的适配性和效率,也能有效防范服务风险。
与2013版行业标准相比增加了哪些内容?
《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GB/T42195-2022)是在 2013年民政行业标准MZ/T 039—2013《老年人能力评估》实施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的新进展编制的。
本次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包括自理能力、基础运动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与社会参与四个一级指标。
(1)自理能力评估:评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比如对老年人修饰(洗脸、刷牙等)、洗澡、穿脱衣服、大小便控制、如厕等能力的评估。
(2)基础运动能力评估:主要是对老年人进行基础活动能力的评估,比如卧床翻身及坐起躺下、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
(3)精神状态评估:主要是对老年人时间/空间定向、人物定向、记忆、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攻击能力、抑郁症状、意识水平等方面的评估。
(4)感知觉与社会参与评估:主要包括对老年人进行视力、听力、执行日常事务、使用交通工具外出、社会交往能力的评估。
条目加和计分,得分越高,说明能力水平越好。标准将老年人能力分为能力完好、能力轻度受损(轻度失能)、能力中度受损(中度失能)、能力重度受损(重度失能)、能力完全丧失(完全失能)5个等级。较2013版行业标准增加了“完全失能”。
悠然版图养老顾问认为:做好老年人能力评估可以最大程度地维持和恢复老年人的功能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新标准出台后,必然对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化的运营管理产生积极影响,养老服务将更加科学精准。
涉案2亿元,39人落网!四川警方起底“优沃大健康”养老诈骗团伙
下一篇2022年山西全省养老服务“惠民生、增福址”十件事发布
微信扫码即可手机浏览
养老资讯
上海发布调整养老服务...
2024-02-27一图读懂-山东医养健...
2023-10-11山东印发医养健康产业...
2023-10-11江西发布养老会员卡等...
2023-08-23江苏12部门:关于加...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