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3年1月18日(周三)上午10:00举行2022年四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个人养老金在先行城市实施的进展情况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个人养老金制度已经开始在先行城市实施,请介绍一下相关进展?
亓涛:谢谢您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个人养老金工作。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是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见》印发后,我部和财政部牵头,会同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先后制定出台了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税收政策、参与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规范等配套政策,建设了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并与国家税务总局、符合规定的商业银行和金融行业平台完成了对接,初步形成了个人养老金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去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启动实施。在各部门、各先行地区、各参与金融机构的大力宣传和共同推动下,总体运行平稳有序。截至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1954万人,缴费人数613万人,总缴费金额142亿元。
下一步,我部将按照国务院关于个人养老金要先行1年的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积极稳妥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谢谢。
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的便民化举措
工人日报记者:这些年我国退休人员越来越多。请问在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方面有哪些便民化的举措?
亓涛:谢谢您的提问。开展领取待遇资格认证是保障基金安全的重要措施。为了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水平,2018年5月,人社部门取消了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目前,各地已初步构建了以信息比对为主、社会化服务和远程自助认证相结合的认证新机制,努力实现寓认证于服务、寓认证于无形,尽量减少对老年人的打扰。
一是大数据比对。社保经办机构通过与公安、民政、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不需要本人进行任何操作,即可完成认证。2022年,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退休人员是通过数据比对方式完成认证的,以后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
二是人脸识别认证。老年人可以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网站或“掌上12333”等官方手机应用,进行人脸识别认证。在境外居住的,还可以通过外交部“中国领事”手机应用,完成认证。
三是社会化服务认证。在社区、村等基层组织开展的健康、文体等活动中自然完成认证。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可以提出上门认证申请,社保经办机构会提供上门服务。
目前,各地正在规范有序开展今年的资格认证工作,要求与往年相同。需要说明的是,认证在12个自然月内进行一次即可,不需要赶在一个集中的时段进行。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工作措施,不断提高认证的质量和效率,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服务。谢谢。
民政部等:启动“提升全国农村敬老院抗疫能力建设”项目
下一篇人社部:2022年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进展情况
微信扫码即可手机浏览
养老资讯
上海发布调整养老服务...
2024-02-27一图读懂-山东医养健...
2023-10-11山东印发医养健康产业...
2023-10-11江西发布养老会员卡等...
2023-08-23江苏12部门:关于加...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