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推动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2年8月13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北京市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实施方案》,旨在进一步加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逐步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的康复医疗专业队伍,每10万常住人口康复医师数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数达到12人,每千常住人口康复医疗服务床位数达到0.5张。持续完善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开展多元化服务方式,推动康复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康复医疗服务领域不断拓展,让人民群众享有全方位、全周期、更便捷的康复医疗服务。
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健全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康复医疗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创新康复医疗服务模式、加大支持保障力度五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康复医疗中心,增加提供康复医疗服务机构数量。到2025年各区应至少设有1家二级及以上康复医院或1-2家康复转型医疗机构(至少达到二级康复医院标准);二是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数不低于2%、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数不低于2.5%;三是借助医联体、专科合作、远程医疗等多种形式,建立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定位明确、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四是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五是鼓励我市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式将机构内康复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居家;六是将康复医疗服务价格纳入我市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统筹考虑,做好相关项目价格的调整和优化工作。
北京医疗资源丰富,既有“历久弥新”的北京博爱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又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这样的“老树新花”。此外,从2016年起,北京就开始分批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转型康复医院,完成三批共15家医疗机构的转型,再联系到北京雄厚的三甲医院实力和溢出效应,北京的康复医疗建设具备了多重看点,在全国无疑有着重要的标杆和示范意义。
2、上海市加快发展康复医疗服务,提升康复整体服务能力
2022年6月23日,上海卫健委发布《上海市加快康复发展康复医疗服务实施方案》。力争到2025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通过2-3年时间,建设一批覆盖各层级医疗机构、体现康复医疗服务阶段性特点的示范化康复医学中心,包括1-3个市级示范化康复医学中心、每区不少于1个区级示范化康复医学中心。从建设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起步,到“十四五”末,实现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康复中心全覆盖。
增加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和床位数量。支持人口导出地区综合医院向康复医院转型。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群需求的康复医疗机构和规模化、连锁化的康复医疗中心,增加辖区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数量。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根据需要设置和增加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床位。
加强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全市遴选建设1-3家市级示范化康复医学中心、推进建设区级示范化康复医学中心建设。各区按每千人口0.4张配置康复床位。各区综合医院需建立独立康复病区单元,确保完成康复诊疗和康复护理工作;各区综合医院的康复床位数总量不少于100张。各区至少拥有一家200床以上康复医院。支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开设康复科并设置病房,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设康复床位。
积极发展社区和居家康复医疗。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式将机构内康复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居家。支持基层医疗机构丰富和创新康复医疗服务模式,优先为失能或高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等有迫切康复医疗服务需求的人群提供居家康复医疗、日间康复训练、康复指导等服务。
3、中国太保正式设立康复产业基金,布局康复医疗赛道积极赋能主业
2022年6月,中国太保正式设立太保源申康复股权投资基金(武汉)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基金由中国太保旗下子公司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管理人发起设立,中国太保寿险作为投资人认购基金有限合伙份额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康复产业基金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太保大健康战略布局迈出新步伐,加快康复医疗领域布局建设。
推动康复医院、康复诊所、康复中心三大业态建设,助力打造太保康养生态圈。康复产业基金的设立为中国太保在康复医疗领域的布局提供了有力资源保障,推动康复医院、康复诊所、康复中心三大业态建设,加快康复医疗项目落地进程,推进一体化康复服务体系,助力打造太保康养生态圈。
康复产业布局有助于打通“健、医、药、保”壁垒,形成产业链闭环。中国太保确定了《2020-2025年大健康发展规划》,以成为国内领先的健康保障综合服务供应商为目标,同时明确开设实体康复医院为四大排头兵项目之一,系统性推进康复医疗项目发展,打通“健、医、药、保”壁垒,形成产业链闭环。
整合优势医疗资源,为保单客户服务。中国太保寿险作为责任主体,整合内外部优质资源,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保障和健康管理服务,形成康养生态布局。太平洋医疗健康作为中国太保寿险旗下健康医疗领域的专业子公司,承接中国太保康复医疗布局的战略使命,承担整合提供医疗健康资源服务以及康复医院规划、筹建、运营和管理的职能,助力保险主业构建以大健康为载体的“保险+康复”生态圈。
4、三星医疗持续布局康复医疗,以重症康复为特色走出差异化、品牌化的连锁发展之路
2022年3月,上市公司三星医疗(601567)发布公告,公司下属子公司宁波奥克斯康复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以自有资金收购南京明州康复医院、武汉明州康复医院、长沙明州康复医院、常州明州康复医院、宁波北仑明州康复医院5家医院100%股权,合计价格超8.4亿元。
公告披露,五家康复医院床位均超过200张,其中南京明州康复医院床位353张,武汉明州康复医院床位337张,长沙明州康复医院床位274张,常州明州康复医院床位287张,宁波北仑明州康复医院床位270张。本次交易三星医疗将一次性拿下超1500张床位。被收购这几家医院诊疗服务主要针对颅脑损伤、脑卒中、脊髓损伤及各类外伤术后患者的亚急性期治疗,早期带呼吸机高压氧与康复训练,以及老年病及晚期肿瘤的康复治疗。
这一次的收购落地,意味着三星医疗实现康复医疗业务异地复制,以及国内多点发展,快速扩大其康复医疗业务规模。通过收购还可以对各方的医护团队人员、药品耗材采购等进行资源整合,在规模效应上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星医疗原名“三星电器”,主做电力产品,2015年开始,三星就开始在医疗服务领域进行产业布局,“电力产品+医疗服务”成为双主业,而医疗服务则以康复医疗为主。这几年三星医疗在康复板块的发展越来越强劲,从2019年到2020年三季度,三星医疗的康复业务占比有所上升,且上升幅度比综合业务更快。康复床位500张,1114张床正在收购,体外还有6000张,逐渐发展成中国康复连锁医院龙头。
康复辅具前景广阔,呈现多元化、智能化发展
下一篇银发经济成为消费主力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微信扫码即可手机浏览
养老资讯
上海发布调整养老服务...
2024-02-27一图读懂-山东医养健...
2023-10-11山东印发医养健康产业...
2023-10-11江西发布养老会员卡等...
2023-08-23江苏12部门:关于加...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