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适老化”就业环境让“银龄族”再放异彩

日期:2022-11-28 来源:

  近期,前程无忧发布《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68%的老龄群体在退休后有强烈的就业意愿。其中,46.7%老年人重返就业市场为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19%求职者希望发挥一技之长,继续追求职业发展。

src=http___p0.itc.cn_images01_20201203_9d08f74c75a84dbf9e65f20b42f85962.jpeg&refer=http___p0.itc.webp.jpg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时下,退休后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愈发成为社会关切和现实课题。据有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0-69岁低龄老年人大约1.4亿,预计2030年将增至2亿多人。他们当中大多数身体状况尚佳,发挥余热的潜力很大。

  实事求是地说,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银龄族”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笔可贵的人力人才资源。在他们身上,经过几十年职业的沉淀,不仅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其中的一些人群如医生、教师等等,对于弥补社会某些方面的供给侧不足、弥合人才流动失衡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开发“老年红利”的呼声也逐渐兴起。

  然而,随着老年人再就业群体的增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很大程度上,就让再就业的老年人与用人单位之间难以被认定为劳动关系,而只能是劳务关系。同时,在老年人工伤认定与赔偿上,各方权责也不够清晰。因而,如何保障再就业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如何为之营造更为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齐心打造适合“银龄族”的友好环境。

  首先,多一些适老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在加强老年人劳动保障方面,要多一些主动作为。不妨提倡双方签订规范的劳务合同,明确约定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医疗补偿等。唯有通过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切实解决好“银龄族”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同时针对用工单位推出更多聘用老年人的激励政策,“银龄族”就业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其次,多一些牵线搭桥的适老帮扶。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多渠道、多形式地为有意愿再就业的老年人“牵线搭桥”,让他们更为便捷、更为丰富地获取就业信息。畅通用工单位与老年人之间沟通的渠道,让供需更快捷地匹配。

  最后,多一些适老的舆论引导。社会上下应形成共识,鼓励“银龄族”再就业,并不是“抢”年轻人的饭碗。除了某些专业领域,大多数老年人的再就业岗位都属于弹性较大的服务类型,与年轻人能够形成充分错位交叉。而至于“专家型”老年人才,其涉及岗位的经验要求远超年轻人的普遍水平。双方不是互相挤出,而是相互补充。

  综上,身处老龄化社会,对“银龄族”人力资源的再开发既是回应社会变化的务实之举,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

阅读(554)
上一篇

平安保险“保险+居家养老”模式将惠及更多老年人

下一篇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凝聚养老服务战线接续奋进的力量

幸福生活就上悠然版图

开启您的零门槛云养老之旅!

幸福生活就上悠然版图
悠然版图客服电话
400-696-7766 全国热线
悠然版图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隐私协议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山东养老机构服务中心 找养老院 济南养老院 青岛养老社区

合作伙伴

悠然版图 悠然版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悠然版图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01798号-1
登录入口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